秦时明月之政 第四百九十八章 如何是好啊?

你看看人家韩国,投了以后,除了封地没了,但是贵族还是贵族啊,自家的家产还是自家的,一切待遇和秦国的贵族一样,这种情况下怎么能拼命呢?

至于大贵族,那就更不想拼命了,可以争一争,打一打,体现出自己的统战价值,但是拼命是不能拼命的,绝对是不能拼命的,现在打的凶一些,是为了卖个好价格,可不是真的为了给赵国卖命啊。

怎么能拼命呢?换个君主效忠继续做老爷不好吗?

你看看人家韩国,先前的文武重臣,照样是文武重臣。你看那个张开地,韩国的相国现在是秦国的太乐令丞了,算起来,这都算升官儿了。毕竟你韩国和秦国能比吗?

整个韩国上上下下的榜样,现在成了最显眼攻心的武器。

拼命,会死。

战败投降,失去一切。

主动投降,老爷们还是老爷,平民们也可以过得更好。

这样的选择题,到底该怎么选,根本不需要考虑。

当然也不是没有坚决保家卫国之人,也不是没有对赵国死忠之人,但是太少了。

这又一次显出了名声的重要。

一个大国的君主有着好名声,而且是大大的好名声,这可真的太重要了。

原本就不想拼命的,现在自然顺坡下驴直接投了,原本还在犹豫的,也更倾向于投降了,只要有人带头就跟着投了。

哪怕原本有些抵抗之心的,在两种极端下场的差别下,往往也没什么抵抗之心了。

即便是誓死顽抗的人,心中也会染上犹豫。而誓死顽抗的人本就是极少数。

毕竟这个时代不怎么讲国家和民族,主要讲的是家族,大家都是家天下,只要能够让家族更好,投降是很正常的事情。

原本历史上,手段过于粗糙残暴,想投的都不敢投,只能死命反抗。

最终一切的征服也只能靠强权与杀戮,纵然天下人一时服软,可是仇恨深埋心中,统治成本极其高昂,隐患深埋水下,稍不小心,便会掀起惊涛骇浪,将这艘船彻底打翻。

但是如今是仁德和屠刀双管齐下,而且以仁德为主,既可以大大抵消抵抗之心,又可以消弭仇恨,稳固统治,减少统治成本,更快更好的吸纳同化一切。

天下事若是此消彼长,便是天大的差别。负一和一之间差的可是二,而这一正一负更是天壤之别。

统治是一门精妙的艺术,暴力是这门艺术的底色,但是如果只有暴力是玩儿不好这门艺术的。

就像盖房子,暴力是地基,没有暴力就无从谈起后续。

但是只有暴力,那能收获的也就只有一个地基,永远是盖不起来房子的。

至于这套房子到底能盖多少,盖多大,那就更看统治集团的统治艺术了,其中最高统治者的能力,至关重要。

至于赵国这边,眼看着就又要再打邯郸保卫战了,赵国上下君臣还急得好似无头苍蝇一般呢。

赵悼倡后同赵国文武大臣齐聚一堂共同商议,实际上也只剩下文臣了,大将都早已经全派出去抵抗了,不管怎么着也只能先挡住再说。

乐乘面对王翦苦苦支持,持续败退,赵葱面对蒙武,更是无力反抗。

只有南下回援的李牧,率领的是他心腹兵卒,是他在北疆镇守二十年,一手带出来的北疆铁骑,足足八万余人,并且战力强横,斗志顽强。

北疆燕代之地现在的生活习惯还是以游牧为主,人人精通骑射,再加上临近胡人,可以经常去拿一些牲畜,这才拿的出这么多骑兵。

但是即便如此,面对杨端和张唐这两个百战老将,依旧是占不到任何便宜。

李牧虽有地利人和,人数也和杨端和张唐差不多,但是终究是在后勤、军备,军械上差距太大了。

双方僵持不下,李牧即便心急如焚,数次强攻,可是依旧是难以寸进。

杨端和张唐并不着急,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拖住李牧,只要拖住,李牧的日子就不长了。

只是拖住李牧,对他们两个来说根本不难。

李牧在北疆深耕二十余年,一直是大权在握,在此期间吏治清明,守护北疆,打击胡人,在北疆的威望毫不夸张的说,是绝对大于赵王的。

在北疆他的权力大到什么地步?他可以随意调整设置代地,雁门的官吏,可以设置军市,军市收入是全部划归幕府(李牧统率军队的领导机构)充作军费。

整个赵国中央对北疆的管理,也就只剩下税收和经济管理,以及少量高层中层官员,军队将领等。

不过赵国朝堂对于李牧的大权也不是没有防备,在后勤补养上面还是卡的很死的,防的就是李牧有不轨之心。

并且于军中的大量中层军官安插的是远房宗室子弟以及贵族子弟,跟随李牧征战自然是尽心尽力,但若是李牧想要对赵国有不轨之心,那怕是就使唤不动了。

而且李牧的家小族人也都在邯郸,唯有一子跟随在他身边。

而赵悼襄王的最后一手,就已经彻底断了李牧的一切退路,他这辈子除了能够为赵王迁卖命,就已经没有别的路可走了。

无功而封君,待遇丰厚,有托孤之任,幼主如此待之,他若不以死报之,则天下再无其容身之处。

而且以李牧的身份地位,即便是嬴政,也给不出更高的待遇了,再高就有些不值了。

如此强将,死了太可惜了,但是如此强敌,还是死了最好。

并且,不能死在大秦手里。

李牧治理北疆二十余年,保国安民,那是兢兢业业,威望极高,李牧和那些拟人贵族还是完全不同的,颇得民心。

既然怎么都是要死,让他死在赵国自己人手里才是最好的。

就像春申君死于楚幽王之手,瞬间便是对自己家国最大的重创。

失去的民心可不是那么容易能够再得回来的,况且还有等着趁虚而入的大秦。

李牧只要一死,北疆十余万精锐,瞬间便是鸟兽散了,再也不足为虑。

赵国失去的民心,顺势便会流向秦国。

在此万难之际,邯郸的孤儿寡母最需要支援的时候,李牧只要去不了,无论什么原因,他就只剩下一条路了。

战场上当然也可以战胜李牧,但是一来不能速胜,二来损失惨重,完全没有必要。

大秦自有战神郭开在此,有郭开一人可杀李牧,毁北疆,乱民心,又何必大秦的大军出马?

大军出动还要损失惨重,吸引仇恨,这可是大大的赔本儿买卖,嬴政绝对不会做的。

如今的赵国朝堂,赵王迁是肯定指望不上的,很明显他并不是另一个嬴政。

现在他待在朝堂上,能够感受到紧张恐惧的气氛,但是什么也做不了,他毕竟还只是一个孩子。

赵悼倡后满面愁容看着下面演绎人间百态的众臣,一张绝色俏脸尽是忧愁,紧皱的柳眉根本松不开。

至于台下的臣子现在叽叽喳喳,吵闹不休,明面上所有人讨论的只有一点儿,如何才能停战?

打是不能打的,因为完全打不过。

至于心里是怎么想的?心里的真实想法,那就不方便说了。

眼见吵闹了许久,还是没个结果,建信君看着赵悼倡后越来越焦急的表情,赵王迁也是越来越紧张的表情,建信君站出来大声疾呼:“够了够了,都别吵了,怎么都吵不出来一个结果,成何体统?”

建信君这个美人,为相多年,再加上年岁已长,也终于养出了些威严,在他的呵斥下,议论纷吵之声慢慢停歇。

看到有主心骨说话,赵悼倡后心里也是出了口气,连忙问道:“右相,如今秦国攻势凶猛,如何是好?可有良策?”

建信君长出口气,蹙着眉头缓缓说道:“秦国去年已经吞并了韩国,如今借着所谓的合纵之事,大举起兵攻我大赵,为的便是吞并天下,想要让秦国退兵已经不是什么轻易之事,直接和秦国谈必然是没有任何用处的。”

“当今之计,必须寻求他国援助,共同抵御秦国,只有先挡住秦国的步伐,才能再和秦国谈停战一事。”

赵悼倡后紧皱着眉说道:“早就已经派出使臣向诸国求援,可是齐国直接拒绝,燕国魏国楚国迟迟不给个具体答复,想必也是畏惧秦国,不敢出兵,指望他国怕是指望不上了。”

建信君回道:“燕国魏国楚国没有直接拒绝,那就是还有相助的心思,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必然明白。他们现在既是畏惧秦国,同样也是想要大赵多消耗秦国的力量。”

“无论是大赵真的抵御不住的时候,他们再出兵,还是秦国真的吞并了赵国再出兵,对他们来说都是更有利的。毕竟即便秦国想要吞并赵国,也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,到那时候他们再趁机出手,是存了乱中取利的心思。”

“既然如此,就要逼他们出手相助!”建信君眼中闪过狠厉。

赵悼倡后急忙问道:“如何逼他们出手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