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完午膳,一大家子便准备出宫。
太后特意留下了自己的母亲,也就是如今的承恩公夫人王氏,又一并留下了幼妹崔窈宁。
崔老夫人猜到她们母女俩有些体己话要说,便领着韦氏还有崔萱等人先行回了承恩公府。
崔瞻的妻子薛芷薇今年年初的时候嫁了进来,如今已有了身孕,为了防止她多想,崔老夫人特意多了一句嘴,免得她因为此事心中不快。
“太后娘娘许久不见母亲,难免有话要说,并非不在意你,前些日子还问了你的情况。”
薛芷薇做了母亲,眉眼的英气却不减半分,爽朗地笑道:“祖母放心罢,孙媳晓得轻重。”
崔老夫人和她相处了一段日子,知道她是个爽利性子,这话也是出自真心,欣慰地笑了笑。
*
方才有崔老夫人等人在,太后不好问王氏,如今人都走了,只剩下她们几人,便问起了王氏的近况,又问她如今对父亲是个什么想法。
王氏常年吃药,身上难免带着几分药味。
她这一次到长安,路途奔波,即便坐着马车,也病了好些时日,幸而带着府医方才没出事。
到了长安后休养了一段时间,人虽然没事了,身子却清减了许多,比太后记忆中的母亲瘦了许多,像是悬崖边上开的摇摇欲坠的幽兰花。
她人还是美的,只是却带着几分病态的美丽。
不用王氏说出来,太后也知道母亲的日子其实不大好过,崔老夫人对她们而言是极好的祖母,可对王氏来说,却并非是个好相处的婆母。
因为崔誉自幼跟在祖母的身边长大,和崔老夫人不亲的缘故,崔老夫人对婆母王氏心中充满埋怨,对她的侄孙女王氏自然也没个好脸色。
自她嫁进来的那刻,就没少往崔誉后院塞人。
崔誉倒也没辜负她的期望,一个个照单全收,慢慢地就冷落起了王氏,崔老夫人得知以后不知道是不是想起了崔老爷子的做派,有些嘲讽,但从这以后,到底还是没有再往那边送人。
直到崔窈宁的诞生,崔老夫人对王氏态度稍缓,看在这个孙女的份上,没有再刻意刁难她。
可后宅中,日子哪有那么容易熬呢。
对于王氏这样心思敏感细腻的人来说,婆母的刁难不算什么,更令她心寒的是枕边人的敷衍。
往日一幕幕在脑海中回忆,王氏笑了笑说:“就那样,挺好的。”
太后望着她的眼睛问:“母亲想要和离吗?”
王氏怔了一下。
她好像有些怔忪,又有点不太自然,下意识地攥紧了手指,勉强露出一点笑,“好端端地怎么问起这事,若是让你们祖母听到要生气了。”
崔窈宁悄声说:“所以才支走了祖母。”
王氏见女儿偷偷摸摸的模样分外可爱,忍不住微笑,摸了摸她的脸颊,“你呀你,真是——”
她不知说什么好,点了下她的鼻尖,“顽皮。”
崔窈宁挽住了她的胳膊,整个人靠在了她身上,有些不依,“母亲,您怎么不批评姐姐啊!”
王氏喉咙一哽。
三娘受了这样的委屈,她怎么舍得。
太后看清楚母后眼中的神色,握住了她的手,轻轻笑了起来,“母亲可不许这样顾彼失此,就算已经嫁了人,我也仍旧是您疼爱的女儿。”
“您的责骂,于我而言更为亲切。”
“我的记忆里,您好像从来没有责骂过我。”
王氏回过神,“那是因为你一向懂事。”
她想到此处,眼圈不禁有些红了,哽咽道:“你这样懂事,我疼你都来不及,怎么舍得——”
王氏想到当年三娘嫁入东宫,再也说不下去,捂着嘴,细细地哽咽在喉咙里涌动。
太后的眼圈也红了,别过脸拿帕子擦眼睛。
崔窈宁拉住胞姐和母亲的手,低声安抚她们,“好了都别哭了,说和离这样的事情该高兴才是,母亲,不只姐姐和我,我想兄长也想见到您和离,您不必为了我们整日磋磨在后院里。”
“父亲待您不好,那就和离了罢。”
“姐姐已经是太后了,没人能够再置喙她。”
王氏抬眼看崔窈宁,明明是年纪那么小的姑娘,还是个小丫头呢,说起这事来却那样平静。
她还是个长辈,却没他俩看得透彻。
当真是白活了这么多年。
王氏有些惭愧,只是和离这样的事哪是这么轻易的,她顾虑的事情实在太多,不只儿女们,还有娘家,还有儿媳,还有两家的名声等等。
她红着眼一时没说话。
太后知道母亲已经听进去了,没有逼她第一时间答应,转移话题说了一句:“母亲若是和离,怕是会有些人跳出来拿这个由头攻讦我,我正好借着这个机会一次性将那些人铲除了。”
王氏听到和离能帮助女儿,神色认真起来,似乎在琢磨着和离这件事,究竟行不行得通。
太后看得忍不住微笑。
母亲为了她们才选择困在后院,困住了自己的心,如今也会为了她们,而选择和父亲和离。
王氏其实并不强大,甚至称得上柔弱。
可为了自己的儿女,却一下子变得好有勇气。
太后没有继续多说,让母亲先回去好好想想,等确定之后再让她请幼帝下旨让他们俩和离。
王氏怕女儿会因为这事被传上不孝的名声,阻拦了她们俩的行动,眼神逐渐坚定起来,轻轻吐出口气,“我自己一个人去和他谈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