吾父耶和华 第14章 文化霸权

但无论是本地贵族,还是本地化了的法兰克人,在耶路撒冷王国里都是极端稀少的。

本地贵族尚且会被居伊那样的外来贵族派所压制,而本地化了的法兰克人,则是单独的社群或许与其他法兰克人社区有所联系,但其实又并不紧密。

无论是本地贵族还是本地化了的法兰克人,他们聚居在耶路撒冷、纳布卢斯、太巴列等城较多。

而如阿卡、提尔、的黎波里、这些沿海港口呢?

1104年热那亚协助耶路撒冷王国攻克阿卡,然后得到了阿卡三分之一的所有权。

1124年威尼斯协助耶路撒冷王国夺取了提尔,然后也得到了三分之一的提尔领地所有权。

的黎波里城附近也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土地,被提供给热那亚人作为军事援助的报酬。

可以说十字军诸国在黎凡特地区的成功,脱离不了意大利城邦的支持,意大利人提供军队、提供了金融、提供了市场、还提供了商品。

而耶路撒冷王国回报给他们的就是特权与土地。

“办报纸的意义,并非在于赚钱,而是在于让耶路撒冷王国的国民意识到,国家的荣辱成败关乎到他们个人。”

“无论是撒拉逊人也好、本地的法兰克人也好、远处的安条克人也罢,我们需要的是他们通过报纸这个媒介认知什么是国家,让他们意识到耶路撒冷王国是与众不同的。”

“我们在农村只收三成税,这是耶路撒冷王国的好政策,这种事需要宣传,需要让所有的农民们都知道是因为耶路撒冷这个国家存在,他们才能享受到那么低廉的税收,如果国家没了,他们就要被周边的封建主肆意鱼肉。”

“我们兴办了工场,给城市里的人、村里的农民们提供了就业岗位,让他们多劳多得,赚比过去更多的钱,生活变得富足。”

“而我们工场里生产的商品,质量不仅好还多也便宜,这也是我们国家的优势,而这些都需要通过报纸来宣传。”

因为心情不错的缘故,阿尔乔斯一时间忍不住就张口说了许多道理。

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、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,二者的辩证统一构成了社会形态。

这一思想最初由卡尔和弗里德里希提出,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进行了详细阐述,特别是在《德意志意识形态》和《**经济学批判序言》中。

根据这个理论,XX主义将不可避免地导向XX革命,而且必然先在工业化的欧洲爆发。

由于XX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,在这过程中将产生与XX相应的文化与**上层建筑。

尽管卡尔如此预言,但百年后,工人们仍然没能达成这个任务。

1891年出生的葛兰西,则认为下层结构是“制约”而非“决定”上层结构。

一个国家、一个社会是需要强制的**体制,加上霸权文化的力量配合,才得以维持。

换句话说,限制一个中世纪国家成为近代、现代国家的要素,远不只是某些诸如钢铁生产之类指标的进步,也同样包括了思想、文化。

作为一个以宗教起家的组织,盖里斯自然是不会什么单纯的工业党,正相反,他十分重视打破人脑海里的自我限制。

阿尔乔斯也从中受益良多。

反过来说,盖里斯现如今,正需要利用自己的组织特性,建立新的“文化霸权”,从而构建出一个新的社会体系。

在这个过程中:媒体、宗教、教育、文学、艺术等领域的文化生产,都是必要的手段。

引导社会成员的自愿认同,强调无形的“文化同意”而非强制灌输。

“封建社会下人身依附关系,构成了社会的情况,农奴依附于庄园主骑士,骑士依附于小领主,小领主依附于大领主,而大领主向君主效忠。所以君主是国家的元首,也是国家的统一的象征。”

“这个逻辑没啥问题,但却也意味社会里人效忠的对象是人,而非国家,在欧洲大家会说自己是某某领地的人、而不会说自己是某某国家的人。这种情况在客观上是将一个国家的认知给割裂开了,这却就是我们所要反对的。”

“我们是在捏一个国家,基于原先耶路撒冷王国的基础,捏一个新的国家概念出来。这个国家政策与荣誉成败都与国家里的每个人息息相关。”

“我们之前制定选举制度的时候,除了要求选民是纳税人,还要求选民要能够默写出参选承诺书,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求选民需要具备不低的识字能力。”

“关于识字这件事,伊莎贝拉你应该清楚,耶路撒冷王国的识字率,因为穆斯林社群里伊玛目与昆塔布普遍存在的缘故,其实并不低。而如卡菲你这样本地化了的法兰克人,受到本地穆斯林的影响,也会有意识的去学习知识。”

听到这里无论是卡菲还是伊莎贝拉都点了点头,伊莎贝拉还说道:“在圣墓教堂其实就有所学校,我和王兄都在那接受教育。”

相比起欧洲贵族和普通法兰克人都以他们的高文化而著称,在耶路撒冷王国里律师和文员数量众多,对法律、历史和其他学科的研究同样是王室和贵族们钟爱的消遣。

“有着不错的文化基础,那么报纸这种形式就有效了。”

“眼下我们已经初步建设起了邮政部门的框架,借助定期的船只,在提尔印刷的报纸,一天就能抵达的黎波里、两天就能到拉塔基亚,哪怕是前往安条克城也只需要四天。”

“《圣地周报》每周一次,简化拉丁语语一份、阿拉伯语一份、希腊语一份,通过商业部下属的邮政体系,向各个城镇村庄进行投递,向国家里的绝大多数人通报过去一周里发生的事情,让他们意识到国家与自己密切相关。”

“这是一笔不菲的支出,但却非常有必要,而且我建议对《圣地周报》这种报纸进行补贴,任何向王国效忠的村庄,都应该得到一份免费的《圣地周报》。”

通过操控文化和意识形态,塑造社会的价值观,使其对现行制度的正当性产生认同和服从。

这样做的意义在于,塑造出一个全新的国家。

可以说是国家与国民,而非君主与臣民。

1806年惨败后,普鲁士首相卡尔·施泰因开始推行改革,其措施包括:让公民参与**以唤醒其民族主义情感、释放农奴、实行地方自治、改组中央**机构。

普鲁士赋予了自己国土上人民以国民的身份让他们参与**,将他们从农奴的处境下尽可能的解除。

加上普鲁士普及的义务教育,从小学课堂上便灌输起了国家概念,国家主义也因这等等举措而兴起。

国家主义并非国家或者国民又或者某一个群体,单方面付出与奉献就能塑造成型,依赖于相当多的因素。

直白点通俗点,那就是:狼是需要吃肉的。

如果国家的存在无法带给国民以荣耀与利益,那么国民又该如何发自内心的支持国家呢?

一方面需要真切的利益,另外一方面也需要真切的将荣耀普及,告知所有人。

这便是报纸的意义。

当然,在这个过程中,也会诞生一些过渡性的东西。

让人认知一个抽象的社会认知实体,终究是相当麻烦的。

人类与社会,是存在惯性的。

活在人脑海的那些死人,依旧驱动着活人按照旧有的秩序行动。

盖里斯可以去进行偏转,却没法如空中楼阁平白搭建。

对于12世纪的中世纪人而言,国家就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,国家这个词对于底层来说就毫无意义。

农奴是给领主交税,给领主服役,而领主是具体的个人,而非某个抽象的概念。

由此,也就需要一个过渡,一个替代方案。

这个方案,其实叫做“君主制”。

在历史上,王权虽然诞生于封建社会,但与封建贵族领主其实又并非完全一码事。

至少王权象征着中央,而王权专制也是在进行中央集权。

哪怕是从王权的发展方向来说,也应该尽力的去削减贵族领主的影响力,就比如专制时代的路易十四一般。

路易十四将大量的贵族变成了他宫廷的成员,解除了他们作为地方统治者的权利,借此削弱了贵族的力量,为此他建造了凡尔赛宫。

宫廷的规矩迫使贵族们为了衣装费用而付出巨款,他们从早到晚都得待在宫殿里参加舞会、宴席和其他庆祝活动。

根据历史学家菲利普曼塞尔的说法,太阳王路易十四将自己的宫廷变成了:婚姻市场、职业介绍所和几乎所有贵族都无法拒绝的娱乐中心,在凡尔赛宫有着欧洲最好的戏剧、歌剧、音乐、赌博、性和狩猎。

路易十四设立了专门的审查制度,会去检查贵族们的信件,他强迫和收买传统的军事贵族,使他们成为自己的礼仪朝臣,从而远离他们的封地与军队,削弱他们的影响力。

然后路易十四又用官僚贵族和那些从平民提拔上来的人物,去担任各项职位,以稳固王权。

当路易十四说出那句“朕即国家”的时候,他认为自己就是法兰西国家意志的象征。

可以说君主专制制度,本身就和地方封建贵族尿不进一个壶里。

当然,盖里斯并不打算塑造出一个太阳王模式的君主专制国家。

盖里斯选了另一条路。

这条路叫做:为了国家,请国王充当偶像吧!

别说什么反对偶像,盖里斯再怎么不喜欢个人崇拜,但他就是宗教上事实的偶像。

甚至于他好如今还在南边扮演着人形吉祥物,去举行各种仪式,宣告着失地收复的成功。

而在提尔,伊莎贝拉也扮演着吉祥物,出席提尔与阿卡这两座耶路撒冷王国重要城市的各项活动。

纵然现在的伊莎贝拉尚未真正加冕,可由于她在民众中的活动更加频繁,与市民群体接触的足够多。

而市民群体所反馈的许多问题,伊莎贝拉都会作为在斟酌商讨后,拟定相关的议案,或者以个人能力进行帮助。

长此以往,许多提尔市民们,都开始只知伊莎贝拉,不晓得西比拉还在王位上。

加上西比拉这些日子,长期病重,已经好长时间未在公开场合活动。

对于基层的市民们来说,伊莎贝拉其实也都要成为无冕之王了。

打击领主对领民的控制,把君主拟成国家的象征,以议会形式将权力集中。

这也就成了盖里斯所能点头认可的情况了。

就报纸情况进行了一些探讨,确定了报纸在舆论上的意义价值,以及为某些事进行铺垫外。

房间里的众人,还交流了巴利安以及西比拉的病情。

提到巴利安还有西比拉的时候,伊莎贝拉的情绪明显低落了许多,嘴中泛起苦味。

不论西比拉与伊莎贝拉之间发生过多少矛盾,现如今都是她为数不多的血亲,最后的姐姐。

至于巴利安,虽然并非亲生父亲,却也填补了她童年的空缺。

这个时代,却就是如此,不论是否贵族或平民,长寿的都终归是少数。

可以说,在所有人生命的终点,死亡都一视同仁的在等待。

从大地索取的所有,最后也都将回归大地。

那无可阻挡的命运,正在驶来,哪怕是伊莎贝拉,也只能祈祷,愿一切终结之后,能在天堂与巴利安还有西比拉重逢。

只不过,就在这个时候,房间中的伊莎贝拉,突然没来由的异常恶心,有些想要呕吐。

一旁的侍女赶忙搀扶着她离开这个房间。

等到伊莎贝拉离开后,阿尔乔斯若有所思,带着笑意朝一旁的小女孩喊了一声。

“贝阿特丽丝。”

“怎么了?”

犹豫了一会儿后,阿尔乔斯却又说:“算了……”

他心中其实并不确定,而且如果真如他所想的话,这件事也不适合向外传播。

只能说,又一个变数可能要出现了。


本章换源阅读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