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的地方,苏有福眼中,太过寒酸。
窦乐却挺喜欢。
一排排的木屋,简单而富有田园气息,住的地方可以看到港口。
港口正在建设中,以木制为核心。
这里还没有水泥,也没有找到可以烧制水泥的地方。
若从岭南往这里运,成本过高,不如暂时以石头、木料来建码头。
这一天,窦乐正在海边愉快的享受着沙滩、海风、水果,苏有福跑来汇报:“太国舅,小奴有事上报。”
窦乐漫不经心的问:“莫不是还是为了居所?”
苏有福:“杜依艺等人,对太国舅有欺瞒之举。”
窦乐一副很惊讶的表情:“竟然有这样的事情?”
苏有福立即报:“太国舅要远征,小奴是不懂军务,可这准备的也太久了。所以打探了一下,听闻余杭那边海面上帆如林,船只无数,而且船坞还在日夜赶工,山东、河北两道,军械坊的炉子日夜不停火。”
“还有……”
苏有福不满。
因为杜依艺只顾着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远征。
特别是调用人力、物力,全部都用在远征上。
大唐的太国舅到这边,给你们一个月时间准备,结果码头建的那么漂亮,却只给了太国舅一排木屋暂住。
这成何体统。
窦乐听着,也没说苏有福有错。
他清楚的知道,这一次远征虽然不敢说是大唐举国之力远征,却也是拿出水师能出兵的极限。
窦乐没说破。
因为多一份力量,到了那边就多一份安全。
不是自己的安全。
而是大唐兵**安全。
既然要打,就要打出威风来。
这时,李绩出现在远处,苏有福也不再说杜依艺的坏话,退到一旁。
李绩过来,坐在窦乐近处的马扎上:“太国舅,我们的探险舰队已经停靠科伦坡,那里正在发生战争。”
窦乐:“规模如何?”
李绩:“如村中争水。”
窦乐知道那边打架的肯定是僧伽罗人与泰米尔人,也就是古时间迁移过来的雅利安人与天竺原生种的争斗。
李绩形容,如村中争水,那就是低等械斗了。
窦乐侧过头:“关于天竺,在古时候他就开始有了一种规则,把人分成数个等阶。在天竺设立对我们有用的港口之时,让他们明白,唐人的高贵。简单来说,他们眼中下等人,在唐人出现的时候,要提前驱离。他们的僧侣要跪迎。”
“末将明白。”
窦乐问:“有难度吗?”
李绩:“没有。”
窦乐:“那具体怎么办到,我就不过问了,只看结果。”
李绩:“末将明白。”回答之后,李绩又说道:“太国舅,还有一件小事。”
李绩在准备离开前,又停下。
“太国舅,还有一件小事。”
窦乐点了点头。
李绩说道:“之前,红云台有个计划,末将有调派兵马暗中协助。这两年倒没太多关注,是刚才太国舅提到天竺,末将才想起来。是关于长安城有个僧人西行,要去天竺求取真经的事情。”
窦乐愣了一下,紧跟着笑了:“挺好,正好以此事为借口,灭高昌。”
李绩:“灭高昌之事,要正式列入计划吗?”
“列吧。”
“末将明白,末将告退。”
列入计划,那就是太国舅府的军事行动与战略布局,就需要各方面配合,开始调动战争机器去做准备。
至于为什么要灭高昌。
李绩没问原因。
高昌有没有必须被灭的必要性呢,李绩也没问。
甚至于,唐永业军那怕最普通的士兵都不会去思考,为什么要高昌,他们只知道,又多了一份可以换取功勋的机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