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第一国舅 第59章 过年

马寻就知道一旦入了宫,想要出去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。

都已经小年了,要不了几天就是过年,一个人在外面也孤单,那就留在宫里!

更何况还要学习,学习上朝的一系列仪式,这可不是繁文缛节。

正旦朝会仪最为重要的大朝仪之一,这是重大典礼,一旦有失仪,很有可能被弹劾。

朱樉满是好奇的问道,“舅舅,请封诸王的话,俺得是什么王爵?”

马寻很不理解的问道,“都到这个时候了,也该给你们说了吧?”

朱棡抢先说道,“还没定论呢,大哥说封二哥为秦王、封我为晋王。舅舅,秦王是不是太重了?”

朱棣急忙开口,“舅舅,俺是燕王,老五是吴王。”

朱棡又跟着说道,“怎么能封老五为吴王呢?那可是父皇以前的王号。”

王爵封号也能体现地位,一般来说是来源于春秋时期的国名,传统上以秦、晋、齐、楚四个封号最为尊贵,因为这四个封号代表的国家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强大的。

在唐朝之后,秦王就变得更加特殊了。而原本在传统上的‘吴王’,在大明这里就显赫了,那是朱元璋以前的王爵。

马寻就笑着说道,“老二是宗室诸王之长,自然可以受封秦王,你父皇、皇兄对你都有很高期待。老五封吴王也不要紧,谁让你受宠。”

朱棣可怜兮兮的说道,“舅舅,那怎么偏偏封我为燕王?齐王、楚王,也都比燕王尊贵。要是数下来,还有鲁王、赵王、魏王、梁王比燕王强!”

二哥、三哥的王爵封号也就算了,老五也不好去争。但是老六是楚王、老七是齐王,这就让朱棣非常不高兴了,王爵代表着地位!

“你喜欢军伍、喜欢打仗,自然要让你去要紧的地方了。”马寻就笑着安慰,“我觉得燕王挺好的,听着就像是要去北方和人打仗了。”

朱棣喜笑颜开,真的要是让他去打仗,燕王就燕王。

朱樉神秘兮兮的说道,“舅舅,俺们那大侄子都是靖江王了,唯独就他一个是郡王。”

朱铁柱,现在被改名为朱守谦了,也就是朱文正之子。这是大明第一任靖江王,是大明最特殊的一个藩王。

明朝封藩,诸王国都以始封之王为始祖。

但靖江王是例外,是以南昌王朱兴隆为始祖,朱文正为二世,首任靖江王朱守谦为三世。

皇子封亲王,授以金宝、金册。亲王除袭爵外的其余儿子封郡王,授以镀金银印、银册。

所以朱守谦虽以侄孙封王,但其始祖是朱元璋的长兄,所以地位独特,也是授金册、金宝。

而且冠服、车辂仪仗、朝贺礼仪等则大体与亲王相同,官属、护卫数量也在亲王府范围之内。

虽然是郡王,可是权利和待遇跟亲王一个样。

朱橚忽然献宝一般的说道,“舅舅,父皇想封你为徐王,说你救了母后和皇兄。”

马寻就连忙挡住这口无遮拦的外甥,“等我死了才能为徐王,你舅舅只要是活着就只能是徐国公,知道吗?”

有些懵懂的朱橚茫然的点头,但是朱樉则是忍不住看了看马寻。舅舅的胆子大了不少,以前提及这些话题,肯定躲远远的。

马寻顿时头大起来了,“你们几个赶紧给我想想怎么上奏,封王呢,关乎你们未来!”

朱樉等人你看看我、我看看你,不懂这些。要说行军打仗,朱樉他们可以滔滔不绝的建议、可以出谋划策。

可是请封诸王之类的事情,那就超出了能力范围。

李景隆开开心心的跑了过来,“舅爷爷。”

马寻连忙回头,笑着起身,“姐夫。”

李贞看着眼前的孩子们,笑着说道,“这几个都在,你也静不下来心写奏章。用不着操心,皇后肯定帮你准备好了。”

马寻一想有道理,不过还是说道,“假如她忙忘了,我要是再没有点准备,那就不好了。”

李贞也不好再劝,马寻的性格就是这么谨慎、稳重,这么年轻有这样的心性,实在太难得!

朱元璋带着马秀英和朱标来了,“姐夫、小弟,这两天忙,不是俺摆架子。”

马秀英也跟着说道,“姐夫,本该是重八带着我们过去。只是他太忙了些,又想一大家子人得在一块吃个年饭,这才劳烦您过来。”

李贞就笑着开口,“用不着说这些,你们忙,俺心里都明白。”

嘴巴上没把门的朱橚忽然问道,“母后,为何舅舅说他只有死后才封王?”

朱元璋非常意外,“谁和你说的?”

朱橚立刻就说道,“舅舅说的。”

马寻有些尴尬得看着朱橚说道,“这孩子嘴太松,以后什么都不能和他说了。”

“小弟连这些也都知道?”朱元璋打趣说道,“大过年的不说不吉利的话,你这些外甥里头,就标儿能守得住秘密。”

马秀英也开玩笑说道,“当着这么多孩子,能有什么秘密?三代追封为王,这不是应该的?”

马寻就只能说道,“这是在逗孩儿们,就是追封也是追父祖,哪能是我。”

“那你就好好做事,以后追你为王就好。”朱元璋看向朱标,“这事情俺说了不算,得问你外甥。”

朱标也凑趣的说道,“徐王本来也是舅舅的,也就是舅舅一直以大局为重、体谅,要不然眼看着就要封王、封爵,那就难办了。”

马秀英对此也是笑一笑,马寻识大体,她最为开心。

以后娘家的香火有传承,朱家也不会为难,国公这个位置就是她所认为最好的位置。

在说话间,一个小男孩有些怯懦的走进殿中,“皇祖父、皇祖母。”

“铁柱。”朱标笑着招呼着,“快些过来见见你舅爷爷。”

朱元璋就笑着开口说道,“他不跟着叫,以后咱家铁柱就该做大事。”

朱元璋很开心,这一屋子人,就是他的亲人,是有着血脉亲情、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戚。

一团和睦的团圆饭之后,马寻和李贞带着李景隆回到了院子,朱守谦则是被送回他母亲身边。

天刚黑马寻就睡下了,要为人生中的第一次上朝做点准备。

“国舅爷。”

“国舅爷。”

马寻猛然坐起,问道,“到时候了?”

一个太监捧着衣裳说道,“国舅爷,该去上朝了。”

马寻赶紧起床,问道,“大姐夫呢?他起来没有?”

太监一边帮马寻穿衣服,一边说道,“侯爷早去华盖殿了,每逢正旦、冬至及陛下寿诞,陛下都要在华盖殿升殿,受内廷执事参拜。”

马寻有些恼了,“那怎么没叫我呢?”

太监讨好说道,“陛下有旨意,说国舅爷岁数小、贪睡,用不着早起。国舅爷,一会儿有人领着您去奉天门。”

马寻匆匆洗漱、草草吃了点早点,捧着笏板就出发了。

手里还拿着份奏章,一会儿还要请封诸王呢。


本章换源阅读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