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明第一国舅 第76章 继续加担子

上朝,没想到遇到了权力斗争,这让马寻有些诧异,但是不算太意外。

朝堂之上本来就有权力斗争,出现争权夺利的现象可以说很正常。

只是杨宪和胡惟庸好像有些太过着急了,他们急着斗倒汪广洋、急着想要将中书省捏在手里,想要彻彻底底的替代告老还乡的李善长成为大明丞相。

既然进了仕途,很多人都是一心向上爬,他们想要品尝到权力带来的**。

一个小太监悄然出现,“国舅爷,陛下召见。”

马寻只能和刘伯温告别,然后朝着武英殿而去。

朱元璋就像没有看到马寻一样,在认真的批阅着奏章。而马寻好像无所事事一般,站在武英殿发呆。

抬眼看了一眼马寻后,朱元璋也忍不住叹气,他的这个小舅子性子太稳了,就算是想要施压,有些时候都没办法奏效。

如果是去年刚给他找回来的时候这招肯定有用,稍微表达一点不满,小舅子肯定小心翼翼。

但是那时候不能用这招,因为马寻太谨慎,和自家人还生疏。

而现在经过了一年,小舅子的胆子变大了,可是那个沉稳的性子还是没变。刻意的将他晾在一边,这招就没用了。

朱元璋开口了,“弹劾汪广洋的事情,你知不知道?”

“不知道,我刚刚也问了,我岳丈可能也不知道。”马寻就实话实说,“不过他到底是真不知情还是假不知情,我也不敢保证。”

看了看滑头的马寻,朱元璋又问道,“你是怎么想的?”

马寻仔细斟酌后说道,“我对朝政之事本来就不熟,真要我说,我觉得肯定是有人在斗。”

朱元璋都笑了起来,“你要是有点心思,朝堂的事情也能帮帮忙。偏偏一门心思去读书、教人本事,你怎么想的?”

“陛下让我管国子学,我就去看了。”马寻十分坦然的说道,“领着都督府的官职,我就想法子照料伤兵。”

这么说绝对没问题,不知道的还以为马寻马国舅就是大明最为尽忠职守的,一点都没有偷懒。

朱元璋下意识的觉得有道理,随即哭笑不得,“行了,照你这么说,还真要给你升官、给你奖赏了!”

“中书省的事情你别掺和,俺还要看看这些人到底什么心思。”朱元璋随即开口说道,“听说杨宪前些天去找过你?”

马寻也回答说道,“嗯,当时他就邀我弹劾汪广洋,我没答应。”

朱元璋沉默片刻才说道,“这个杨宪胆子倒是不小,我倒是要看看他到底想做些什么!”

对于杨宪,朱元璋还是比较信任,这也是跟了他十多年的老班底了。而且在有些位置上,这么个钉子也能起到作用。

只是这样的信任也在降低,以前的杨宪虽然看似胆子不小,可是不像现在这么得意忘形。

继续看看杨宪的表现,看看他执掌中书省后是不是原形毕露。还有一些事情也需要他去办,朱元璋需要新的中书省格局。

朱元璋随即问道,“这些天在瞎忙些什么呢?”

马寻回答道,“在盯着那些医官的训练,我觉得能用得上,朝廷的战事还没有消停。”

朱元璋没有表态,虽然觉得现在的医官、医士够用了,不过如果真的能教出来更有本事的,那也不是坏事。

马寻也继续说道,“火药的事情还在研究,只是头绪不清晰,可能得花点时间。”

朱元璋就要再次叹气了,自家这个小舅子真心不喜欢在朝堂上何人争斗,就想要当个工匠、郎中。

看到马寻还要开口,朱元璋说道,“国子学多去一去,和礼部也多往来,明年国朝第一次开科取士,你当主考官。”

马寻愣了一下想要推辞,“姐夫,我虽然识字,可是才学肯定不如那些人。”

“又不是让你下场科举,你就是个主考官。”朱元璋立刻说道,“不能让宵小乱了规矩,大事小事你盯紧了,这事情也只能是你去做。”

马寻这就推辞不了了,他只是负责会试,不需要他批卷、阅卷等。

而大明虽然是第一次科举,不过很多的事情也都可以借鉴,北宋时期的科举就定下来了足够完善的规矩。

糊名考校法就是在北宋时提出,尽可能的保证科举的公平性。

而明朝现在初步定下会试三年一次,每次是二月初九、十二、十五日分三场进行。

第一场试四书义三道,经义四道。第二场试论一道,判语五条,诏、诰、表内选答一道。第三场试经史策五道。

而对于大明的第一次科举,朝廷上下虽然都非常重视,可是大多数人心里实际上并不太看好。

北伐还没有完全结束,四川、云贵也没有收回来,乱世甚至谈不上彻底结束,这个时候的文教自然谈不上多好。

不过不管怎么说,该科举的时候还是要科举,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。

忽然又多了一个任务的马寻有些压力,“老二昨天去我那,请封诸王的事情还没有定下来?”

“你明天继续上朝,不管怎么样明天都要奏报。”朱元璋就说道,“老二几个先回老家一趟,过些日子就给他们定王号。”

马寻也不提藩王之类的事情,因为明初的藩王看似是有封地,可是这些藩王和西汉初年的藩王有本质区别。

他们在封地没有行政权,就算是有所谓的藩王三护卫,不过兵权实际上还是在皇帝、在朝廷手里。

最重要的是藩王镇守要地,这也是乱世刚刚结束后有必要的举措,这也是为了将兵权彻底从那些骄兵悍将手里给收回来。

看到马寻似乎要溜,朱元璋忽然说道,“在家里头造点小玩意儿没事,别在家门口造火药。”

马寻赶紧说道,“我有分寸,肯定不会在城里造火药。”

朱元璋有些不满意的说道,“缺弓、缺甲胄就说,自己造能造出来什么好东西?你是俺弟弟,舍不得给你刀枪、弓箭了?”

马寻的一举一动都被朱元璋看在眼里,根本就不存在什么秘密。

马寻就立刻说道,“姐夫,我这不是想着还要打鞑子吗?我想制出来硬弓、重弓,要是能给鞑子连人带甲的给钉在地上就好!”

听到马寻这么说,朱元璋就笑了起来,觉得马寻是异想天开。

宋就有大黄弩这类重武器,可是弩床太重不方便。而现在的手弩等,也不见得比火器、弓箭更方便。

冷兵器的发展就是如此,汉唐时的武器在当时厉害,可是放在明朝就算不上先进。

马寻想要制出来一张连人带甲的弓,这没问题,军中有些悍将能开硬弓。可是大规模的列装、让普通士兵去用,那就是想多了。

看到朱元璋不相信,马寻也不会多解释。他要制的弓不算难,很快就可以初步试制出来,到时候就可以看到成果了。

到了那时候,就可以有足够的发言权了,到时候就是事实胜于雄辩!


本章换源阅读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