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娱:功夫之王 第715章 动作再升级

中国剧院内,主持人克里斯·塔克邀请《黑客帝国2:重装上阵》一众主创上台,进行了一番采访。

克里斯·塔克就是陈龙在《尖峰时刻》里的搭当,此人的喜剧天赋不错。

杨叶一见这厮,就琢磨着等《黑衣人》上映之后,是不是要把《尖峰时刻》拿出来。

杨叶坐在台上,向观众介绍了《黑客帝国2》的两场重头戏。

第一场是杨叶单挑一百个周比利,为了拍摄这场戏,杨叶创造了一种“虚拟拍摄”方法。

杨叶给周比利找了十一个替身,然后花了几个月的时间,让替身们模仿周比利的一言一行,包括他的表情和动作习惯。

当替身们对周比利的模仿达到杨叶满意的程度后,再开始动作戏的排练。

用“动作捕捉”技术将杨叶和一百个周比利打斗的所有动作戏输入电脑。

“动作捕捉”可以让动作设计更加得心应手,设计出很多常人难以做到的动作,并通过电脑修饰,使武术动作看起来更加有力而舒展。

第二场是电影中长达十四分钟的,影史上最复杂的高速公路追车戏。

由于所有场景都要进行实拍,稍有闪失就有可能导致特技人员的伤亡惨剧,杨叶决定采用“视觉预览”系统进行编排。

先在电脑上模拟出一个实际场景来,然后在其中对机位和角度等进行研究,从而找到最佳拍摄方式,最后用动画来演练,做出相应的调整。

这样操作之后,人们会发现摄像机似乎经常被置于以往追车场面中前所未见的位置,视觉效果十分惊人。

杨叶还表示,为了拍摄这场戏,在《黑客帝国》开拍前三年,他就在准备、演练,并且在电影《功夫》中进行过实验。

杨叶的介绍让现场观众对这部电影变得无比期待起来。

随后,主持人又对电影的其他主创们进行了采访。

黑珍珠哈莉·贝瑞也主演了《黑客帝国2》,她也参加了今晚的首映礼。

她在现场讲了很多关于拍摄的事情,还讲了她在中国的经历,称赞了一番深圳,说它是一座年轻的奇迹之城。

而最让观众们好奇的,还是关于功夫,以及轻功。

随着杨叶等一众动作明星的推广,中国人会功夫这件事,已经快形成刻板印象了。

而更加炫酷的“轻功”,更是成为了年轻人热衷的时尚运动,在世界各地都受到追捧。

“武术”成为2000年奥运会的表演项目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。

杨叶正派出一支团队,进奥运会进行公关,希望“轻功”可以成为2000年奥运会的表演项目。

在今晚的首映礼上,现场准备了一些道具。

杨叶让李联杰出手,秀了一波“轻功”,看得剧院里的观众直呼偶买噶的。

克里斯·塔克问今天来到现场的汤姆·克鲁斯:“听说你曾经跟尼克·杨先生学功夫,那么你也会轻功吗?”

汤姆·克鲁斯曾经有五六年的时间,每年都会抽一个月的时间到香港练功,他还真会。

而且这项技能对于拍摄电影非常有用,他这些年一直坚持训练,从来没有落下过。

于是他也上台秀了一把,虽然不如李联杰灵活敏捷,但看起来也非常牛逼了。

克里斯·塔克看完之后,居然在杨叶面前双手抱拳,哭天抢地的要拜师。

这一下气氛拉满,惹得众人哈哈大笑。

互动完毕,一行人走下台去,回到座位,《黑客帝国2:重装上阵》正式放映。

……

在第一部中,杨叶觉醒了,他明白了矩阵的本质。

矩阵中的一切都是代码,当他在矩阵中被周比利杀死,那只是他自己认为自己死了。

在现实中,他并没有死,于是他马上就原地复活。

此时,他已经具备了改写程序的权限,轻松秒杀了周比利。

在电影的结尾,他还学会了飞行。

剧情来到第二部,在矩阵中觉醒六个月后,杨叶和林清霞等人一起在现实世界的最后一座人类城市瀛洲生活着。

他们不断进入矩阵,解放更多的人类,杨叶也因此被瀛洲中的部分民众当做神来崇拜。

杨叶睡觉时总是梦见林清霞被特工追杀,并从高楼摔下去,为此心神不宁。

两人还在电影中上演了一段床戏,不过没有露点。

林清霞是跟杨叶搭戏最多的女演员,在《终结者1》、《终结者2》、《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》中,他们都是男女主角,可谓是默契十足。

此时,人类收到消息,机器帝国派遣了二十五万哨兵进攻瀛洲,人类决定集结所有力量,进行抵抗。

为了结束战争,杨叶前往矩阵去见先知。

先知是矩阵中一个可以预言未来的程序,就是她告知人类,会有一个救世主来解救他们。

人类相信了先知的话,千方百计找到了杨叶,而杨叶上第一部中觉醒了力量,使得人类相信,他就是救世主。

逼逼了半天,开始打架。

杨叶见到了先知的保镖李联杰,两人立刻开始了一番精彩的打斗。

杨叶和李联杰是这个世界上武术动作最好看的两个人,他们的这一段打斗,是经过了精心的编排的。

在原版中这场打斗中,基努和邹兆龙的武功水平差距太大了,邹兆龙有十年的武术功底,而基努是个刚开始练功的菜鸟。

为了让两个人打出相同的水平,袁和平费尽了心思,最后的效果也只能算马马虎虎。

现在换成杨叶和李联杰来打,那就不可同日而语了。

两人各种精彩绝伦的招数和动作层出不穷,看起来赏心悦目,叫人过目难忘。

一番交战,不分胜负,李联杰承认杨叶是救世主,带他去见先知。

先知声称杨叶已经有了预知的能力,并要他去找一个叫开锁人的程序。

通过开锁人可以进入源头,即机器帝国的源代码,救世主进入源头,战争就会结束。

先知说完,就溜了。此时,在第一部中被杨叶秒杀了的周比利追了过来。

在第一部的结尾,他明明已经被杨叶炸成了碎片,怎么又活过来了呢?

原来,在第一部中周比利先杀死了杨叶,理应是杨叶先被矩阵删除。

结果杨叶却复活了过来,反杀了周比利。

这就等于说是周比利被杨叶这个已经被他杀死的人杀死了。

这就形成了一个BUG!

而一切都按照方程式严格运作的矩阵无法处理这种BUG。

也就导致了周比利变成了一个无法被系统判定的程序。

周比利不但拒绝被系统删除,而且由原来的杀毒软件变成了病毒。

他可以通过不断感染其他程序,将其变为自己,来无限制地复制自己。

这套理论对于后世的观众来说,司空见惯,没什么稀奇的。

但在1995年,是非常新颖,非常前卫,非常有趣的。

1984年才出现将可自我复制的程序称为病毒的论文,1987年才出现第一款杀毒软件McAfee。

而杨叶在《黑客帝国》中创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,将杀毒软件,病毒全部拟人化,可以说非常有创意了。

接下来就是杨叶以一对百的大战,道理讲得再好,故事编得再精彩,也不如一场酣畅淋漓的动作戏来得过瘾。

在第一部中,周比利顶着一张菱角分明的脸,戴着墨镜,活脱一个机器人模型。

他无与伦比的体能、力量、速度以及打不死的特性,把杨叶虐得死去活来,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
要不是杨叶最后开挂,就没有第二部了。

到了第二部,杨叶居然要打一百个周比利。这要怎么打?观众们对此十分期待。

在电影开始放映之前,杨叶就重点介绍了这场戏,说他使用了动作捕捉,虚拟拍摄技术。

所谓动作捕捉,早在拍摄《终结者2》的时候就已经用过了,不过那时候是非常简陋的。

现在再次升级,每个主角以及替身,穿的衣服都是特制的,照相机阵列将通过这些感应器记录下人物动作的每一个细节。

一旦某场景的主要动作轨迹被完整地捕捉下来,导演就被赋予了无限的自由。

可以把摄影机“放”在任何他想放的位置,同时剪接的自由度也大大增加。

比如在这场大战里,一部摄影机围绕杨叶旋转,根据人物动作的快与慢,摄影机会“无缝”地进行减速或加速,制造出令人目眩的视觉效果。

这是用传统的拍摄方法无法制作出来的神迹,使得电影的动作场面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级,现场观众全是各种哦买噶的。

这要是在中国的电影院里放映,肯定是此起彼伏的卧槽。

最有趣的是,电影中的很多画面,跟杨叶以前的电影是似曾相识的。

比如周比利成为病毒,可以瞬间复制自己,变形的过程和《终结者2》中“液体金属”机器人的变形过程颇为相似。

只不过,复制自我柏油般的变化过程更具工业感,显得更酷。

这自然归功于技术的进步。

而这场以一敌百的打斗,和《功夫》中杨叶大战斧头帮颇有些相似之处,某些机位甚至一样。

杨叶在电影放映前就说了,他曾经在《功夫》中实验过这种拍法,只不过现在更加炫酷。

所以,这一场戏下来,就给了观众一种一脉相承的体验,感觉杨叶一直在进步。

一番打斗之后,杨叶以脚震地,“嗖”地一声,一飞冲天,溜了。

两年后,杨叶导演的另外一部电影里,这个拉风的飞行动作又以更炫酷的形式出现,再次给了观众,杨叶在持续进步的感觉。

……

杨叶摆脱周比利,和狄龙、林清霞一起去找开锁人,再次引发大战。

这就是比之前那场以一敌百更加牛逼的高速公路大战了。

这一场大战引入了新反派,双子星病毒。

这两个人的能力,非常强,非常地炫酷,

他们可以在实体和虚体之间进行转化。

只要一虚化,它们就是虚无缥缈的东西。

虚化之后,它们可以直接只留半个身子在地面上飘。

还可以穿过所有的障碍物,像什么门车窗、玻璃、墙体等,都无法挡住他们。

而每次遭到攻击或者伤害的时候,它们就会立刻从实体虚化。

这样的话,所有的伤害都转移了或者无效了,也就是说虚化免疫一切伤害。

《火影忍者》里面带土的能力,估计就是从这里得到的灵感。

不过双子星的灵感来源,应该是当时流行的一种多线程病毒。

这种病毒运行时会自我复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。

当被人发现或者被杀毒软件发现时,你关掉它其中一个进程,它会立刻自我复制出另一个进程,删除也一样。

想要杀掉它必须将它同时删除,但是即便是批量删除数据,也是一条一条的删除数据,关进程也是一个一个的关。

所以这种病毒就非常的无解。

电影里的双子星和这个多线程病毒一样,除非同时被击杀,否则就是不死之身。

而最后的解决办法,是狄龙一枪打爆汽车,送他们上天。

至于为什么死得这么潦草?

因为特效太踏**贵了。

他俩每出现一秒钟,都是经费在燃烧。

……

两场动作戏,将电影的观赏效果拉到了极致,票房基本不用愁了。

电影又回到剧情部分,杨叶进入源头,来到了矩阵的构架核心,见到了矩阵的设计师。

两人的对话,让观众了解到了电影里这个世界的真相。

设计师告诉杨叶:不论如何精妙的设计,总是会出现一些“余数”,这些余数随着时间增长会累积得越来越多,最终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,甚至会导致矩阵毁灭。

简单来说,设计师发现无论把矩阵建造成什么样子,矩阵中都会有极少数一部分人意识到矩阵是虚拟世界。

这些人具有反叛基因,对于自由更有着强烈渴望,当他们发现真相,就会想方设法进行反抗。

如果反抗变得愈演愈烈,最终就会无法收拾,导致矩阵毁灭。

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,设计师想了一个办法。

在真实世界中建造了瀛洲,把那些不愿意生活在矩阵中的人驱逐出矩阵,让他们在瀛洲中生活。

并给他们营造出一种瀛洲是人类用来反抗机器的基地的假象。

而一旦瀛洲壮大到可以威胁机器帝国的地步,它们就会消灭瀛洲中所有的人。

那么,怎么让这些人类安分地聚集在一起,而不是集结力量向机器帝国发动进攻呢?

矩阵的另一个高级程序想了一个办法:利用人类迷信的特点,把自己包装成可以预言未来的先知。

由于她和设计师一样,拥有最高的权限,所以她可以很轻松地“预知”未来,甚至可以利用权限去“制造”未来。

这样一来,人类就会慢慢地相信先知。

而等到人类相信她了,她就会告诉人类:

你们想要拯救全人类,必须依靠“救世主”的力量。

找到了救世主,就可以解放全人类。

但实际上,所谓的“救世主”,不过是为了给逃离矩阵的人类一个希望。

让他们不要过度反抗,而寄希望于救世主的拯救。

这个嘛,其实就是宗教形成的原因,是各种宗教大行于世的核心理论。

也是古往今来,世界各地的统治者们推行各种宗教的主要原因。

中国历史上,老百姓期待明君,期待清天大老爷,本质上是一样的。

还是《国际歌》里唱的好:

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,也不靠神仙皇帝。

要创造人类的幸福,全靠我们自己!(本章完)


本章换源阅读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