咸阳宫外。
章邯正带人守卫宫门。
如今的他是护卫皇宫的头头,负责皇宫的守备工作。
“启禀将军,长公子传召!”
有皇宫护卫来到章邯面前。
“好,我这就去。”
章邯答允,心中疑惑。
天色渐晚,长公子这是还有何事?
........
带着疑惑的章邯入了宫。
“咚咚咚~”
敲响扶苏的房门。
“进来。”
听到扶苏的声音之后,章邯推门而入......
“长公子。”
“嗯。”
扶苏放下手中的竹简。
“章邯,孤这里有一件要事要你你办。”
“请长公子吩咐!”
扶苏拿起桌子上的一张皮质卷轴,上面刻录着大秦的大致疆域.....
“你可知这里是哪里?”
扶苏指着南边。
章邯虽然心中存疑,不知道为什么扶苏这么问,但还是老老实实地回道:“启禀长公子,此地乃是百越之地。”
“那你可知此地的特殊之处?”
扶苏又问。
“特殊之处?”
章邯疑惑。
“请长公子明示!”
扶苏起身,踱了两步。
“你不知道也情有可原,普天之下能知道此事的怕是不多。”
说着扶苏的手指指在了地图上....
“此地名为百越,其地理环境特殊,气候湿热,所谓岭南之地多瘴气,但这般气候条件却导致了在此地种粮可一年三熟....”
“什么!!”
扶苏话还没有说完,章邯已经惊呆了。
他也顾不上殿前失仪了,豁然起身,眼睛瞪得滴溜圆....
“长公子....你说的可是真的?”
章邯不敢置信地看着扶苏。
在这个时代,粮食,那就是命啊,是朝廷的命,更是天下百姓的命!
一年三熟之地?
这**还是蛮夷之地吗?
这**是宝库啊!
“我骗你做什么?我找你前来便是为了传讯给赵佗,让他收编百越土人,同时寻找适合种粮之地,另外替我将水车和曲辕犁这两件东西给带过去。”
“当年五十万秦人入岭南,受苦了,告诉他们,孤未曾忘过他们,大秦也未曾忘记他们。只要我大秦有的,他们便有,岭南非蛮夷之地,而是我大秦之门户,之宝库!扼守岭南之功,孤心中感激。”
扶苏将一份圣旨交托给了章邯,上面印了大秦玉玺.....
而此时此刻,章邯已经惊呆了!
一年三熟.......
一年三熟之地啊!!!
他的脑海里只剩下了这四个字。
太恐怖了!
大秦若能好好开发此地,那.....
章邯不敢想。
倘若当真将此地开拓运用起来,大秦之强盛,将远超商周!冠绝古今!
.........
章邯走出房间的时候还是晕乎乎的,整个人仿佛在做梦一样。
不过手中的圣旨却让他明白,这一切都是真实的。
而就在章邯失魂落魄地走出房间的时候,一道人影却是拦住了他的去路....
“章将军。”
听到声音,章邯猛地回神,扭头一看却是一名老太监。
这老太监在宫中倒是不常冒头,但常年守备宫门的章邯却是识得他。
他的资历比赵高还要更老,曾经深得始皇帝信任,不过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就失宠了,那之后就低调了,不过在宫中基本上没有人会去得罪他,毕竟是宫中老人,陛下旧人,谁知道陛下哪一日又记起他了呢?
“陈大人?”
章邯疑惑地看向这老宦官。
“章将军,可识的此物?”
老宦官从怀中取出了一块玉佩.......
“这是.......”
章邯看到玉佩不由一愣,随即一脸愕然地看向这老宦官.......
“章将军您也不用多问,都是为陛下办事,不过我处于暗中。”
章邯心中无比震惊.......
世人皆以为这老宦官早已失宠,没想到他才是真正的陛下心腹?
这玉佩便是始皇帝的信物!
“陛下他有什么吩咐?”
“陛下放心不下长公子,是以让老奴我多关注一下长公子的动作,若是有纰漏之处可以尽早传讯,尽早弥补。”
“章将军,长公子方才和您谈了什么?可否告知?”
章邯犹疑了一下,随后皱眉.......
“若是章将军不便告知的话,自去与陛下禀报也行,我将陛下行踪告知于你。”
章邯点了点头:“那便如此吧。陈大人,不是我不想说,实在是此事事关重大,不足多言啊。”
“无妨,了解了解。”
老宦官凑近章邯在章邯耳边耳语了一阵,将始皇帝行踪告知,随后转身离去,重新没入黑暗之中.....
章邯站在原地遥遥望了许久,随后转身离去.......
..........
当夜章邯就出发了。
趁着夜色,章邯也没有停下,而是选择继续赶路。
深夜时分,章邯便到了始皇帝东巡驻扎之地。
嬴政带着大队人马东巡这速度自然是不快的,章邯快马加鞭很快就追上了.....
章邯赶到的时候嬴政尚未入寝。
他正在看从咸阳传来的讯息......
扶苏在房中与一众大臣议事悉数都被记载了下来传到了嬴政的手上......
“哈哈哈哈哈!”
“好好好!”
“不愧是我儿啊!”
“内圣外王,不错不错。”
嬴政开怀大笑。
东巡之后,嬴政感觉人生都忽然明亮了起来。
原本扛着整个大秦负重前行,压得他喘不过气来,可现在,忽然感觉自己后继有人,而且扶苏的能力居然已经达到了可以直接替自己分担的地步!
瞬间这压力就轻了!
看着竹简上记载的内圣外王之道,嬴政也是很有感触。
他有他的道路,但却并不偏执。
之前由于扶苏的原因对于儒家嬴政可谓是恨之入骨,可当发现这一切都只是表象,都是扶苏隐藏自己的计策之后,嬴政对于儒家的排斥就没有那么强烈了。
而扶苏所言,句句在理,嬴政也被说服了。
他是传闻中的暴君,但并非是刚愎自用之辈,嬴政是听得进劝的,只是得看你劝的有没有道理,能不能改变他的判断!
而显然,这会儿的嬴政就被说服了。
要说对大秦的了解,普天之下嬴政怕是那个最了解大秦目前国情的人了,正因如此,嬴政才明白自己儿子提出的这些方向意味着什么!
虽然很不想承认,但事实就是,自己的治国方略已经失败了,大秦内忧外患无数,虽然还能压制,但就如同当年大禹治水一般,堵不如疏,不能疏通的话压得越久,崩的越快!
可没有办法,在此之前哪怕是嬴政也想不到什么更好的法子。
而现在.......不同了!一切都不同了!
当然,这一切的根本还在于那曲辕犁和水车两件东西。
国中要是粮食不足,那一切的国策都是空谈。
纵观华夏五千年,基本上大部分的王朝都毁于经济崩溃。
国家建立初期,将土地等资源分配到每一个人的手上,或多或少相对公平。
而后,皇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,自上而下,垂直管理,如此可以将朝廷的命令国策传达到地方并且进行实施。
但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,制度是需要人去维持的,而随着时间的流逝,人是会被腐化的。制度中的掌权者开始腐化,于是上面的命令与下面不通,中间出现无数狐假虎威的**利益集团。
朝廷一个好的政策下发,到地方反而可能加重百姓的负担,这就是制度腐化之后的表现。
到最后,百姓没钱了,朝廷没钱了,钱都到了中间这层**手中。
历朝历代,莫不如是,明朝更是其中典范。
再之后,百姓吃不饱饭就开始造反,最后推翻王朝,重新分配生产资料。
简单概括的话就是,百姓为了吃饱饭,扛着脑袋造反,然后成为掌权者,又让新的百姓吃不饱饭,新的百姓再次扛着脑袋造反。
而这其中,仔细观察可以发现......关键是饭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