重返七零,回首人生 第30章 电鱼

谭震所在的小山村交通闭塞,四周大山环绕,一出门眼前就是连绵的群山。

正所谓七分山二分山地一分水田,正是因为山区田地稀少,为了填饱肚子,农民大部分时间都要用在山里的山地上。

为了创收,也为了家里的温饱,村民们开始在山里的山地里种红薯和大豆、玉米,还有高粱。

在国家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,家庭经济取代了集体经济,搞钱就成了每一个农村家庭摆在面前的问题。

以前集体的时候,大家一起劳作,虽然也有劳力的强弱,工分的差异,但是都相差不是很大,大家的生活也都差不多,谁也别笑谁。

可是现在不同了,乡里农贸集市的开放和供销社的放松管制,使得一些心思活络的村民开始变得富裕起来。

刘英为什么那么八卦穿山甲的事情,就是因为里面涉及到丰厚的利润,农民兄弟想要挣点钱实在是太难了!

水稻种子要钱,农药化肥要钱,国家的农业税要钱,家里的小孩上学要钱,更不用说油盐酱醋,还有家里面的吃穿。

如果田地多的地方还好,还能勉强度日,要是田地少的地方,累死累活一年下来,温饱问题都不一定能够保证,甚至需要借债才能维持下去!

以谭震家为例,在分田到户的时候,她家所在的生产队给每个村民分了不到五分田,谭震家一家四口,就是两亩水田。

南方水稻一般都有两季,分早稻和晚稻,按照最好的年成计算,两亩水田两季能收毛稻谷30担,晒干以后再剔除其中的稻草和杂质,估计还能有20担左右,这一担稻谷按照农村的计重大约是100-120斤左右,也就是说家里辛苦一年,可得稻谷2000斤左右。

2000斤稻谷需要到村里的辗米厂加工成大米,预计得到大米1500斤左右,当然还有一些粗劣的米糠,就这还是年成好的收入,要是年成不好,估计连1000斤大米都很难保证。

谭震家四口人,父母正值壮年,谭震和弟弟也正是生长发育的时候,都是能吃的年纪,那年头普遍生活水平不高,油水少,农村的人都特能吃。

俗话说,菜不够,饭来凑,一天三餐不说多吧,两斤米还是要的,一年365天,就要730斤大米的消耗。

这还是最基本的消耗,谁家都有亲戚来玩,再加上逢年过节的部分消耗,尤其是谭震家七个姑姑,每年的回礼就是一个巨大的坑。

所以往年每到春节,老三叔都是眉头紧锁,强掩欢笑,为什么,就是因为除了粮食不说,还得借钱过年。

粮食不够吃不说,农药化肥种子还要借钱去买,孩子的学费也需要去打招呼,想想就让人头疼!

农业税就更加不用说了,绝对不能延误,要不然**的工作人员是要上门“采取措施”的,至于是什么样的措施,经历过那个年代的农村人自然清楚,这里就不多说了,怕被和谐!

所以说农村人那个时候真的很难,也就是后来国家开始实施改革开放,让村里的年轻人有了打工的机会,这才让农村的经济慢慢变得好了起来。

特别是到了九十年代以后,南方开始涌现大量的工厂,村里的人开始汹涌而出,南下粤省,那个时候,偌大的乡村,就只有一些年迈的爷爷奶奶和小孩在家。

不是农民兄弟嫌弃家乡的贫困,是不得不背井离乡,去外面辛勤的打拼,一切就是为了生存,当然更多的是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命运,过上幸福的生活。

不说了,再说就要跑题了!

手里的野物卖了好价钱,三哥自然是高兴异常,在供销社买了不少好东西带回家。

因为是下山,回家的时候感觉特别轻快。

在山路边的凉亭里,谭震碰到了自己的父亲,他正和供销社的肖德旺坐在凉亭的石凳上聊天,旁边还放着几捆电线。

谭震知道,老三叔蛰伏了一段时间,内心又蠢蠢欲动起来,估计又想着去河里面捞一把。

说白了,就是电鱼!

在八十年初期,家乡小河里鱼虾还是挺多的,谭震印象中就有人用小电瓶在小河边捕过很多鱼,有不少还是三四斤重的大草鱼,当时看的他是羡慕不已。

实事求是的说,他们这种用电线打鱼的做法还是很危险的,而且违法,如果是在几十年以后,估计警察叔叔都是要上门的,不过在那个年代,法制还没有健全,这种打擦边球的事多了去了,警察都不惜的搭理。

谭震看过他们做的电鱼器,就是用拿一根几米长的大竹竿,末端绑上两根木条,木条上面缠上铝线。

然后直接把电线挂在村里的电线杆上,电源一接通,就会在末端产生巨大的电流,那威力不容小觑!

谭震曾经试过,用手摸离电鱼器几米远的水面,手都是麻酥酥的!

这个时候由于农村也是刚刚试行土地承包到户,那些昂贵的电鱼器一般人可买不起,所以老三叔他们这才打起了供销社电线的主意。

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时代,卖方市场!供销社是绝对的强势单位,这些电线拿来电完鱼后,再重新拿回去卖,也不会因为电线用过卖不出去,何乐而不为呢!

供销社的肖德旺是父亲的好朋友,经常一起玩,今天就是特意赶在休息日下乡电鱼的,他也看见了谭震,冲他招了招手。

“小震…过来坐,下午一起电鱼,晚上有鱼吃!”

“肖叔,要注意安全呀!”看着这成捆的塑料电线,谭震心里膈应的慌。

“你老爸可是这方面的行家,你怕啥?”肖德旺看着谭震担心的样子,笑了起来。

“放心吧,儿子!你老爸有经验…”老三叔摸着谭震的脑袋,安慰道。

“三叔,下午我能不能来帮忙电鱼呀?”三哥看着这些簇新的电线,有些眼热。

“当然可以啦,我负责电鱼,你负责拉电线,老肖负责提桶捡鱼…”,老三叔笑着说道。

“还有我!”谭震赶紧举起了双手。

“你还小,就跟你肖叔一起捡鱼吧!走吧!时辰也不早了,下午还得抓紧时间,晚上还等着鱼下锅呢”

老三叔看了看表,站起身来,招呼大家一起往山下走。

回到家,父亲就开始安装电鱼器,其实说白了就是一根竹竿上面布满**的铝线,然后接上电线,再联通地线,就成了电鱼器。

老三叔装好就把电鱼器的末端放在水里,他拿起一根竹竿,绑上露出铝线的小钩,开始往电线杆上面挂线。

那个时候农村的输电线路为了省钱,全部用的都是裸装的铝线,也就是没有绝缘外皮的电线,时不时的就闪耀着火花,看着都有些渗人。

只要是大风大雨天气,有电线杆的地方就是“重灾区”,随时可能漏电,所以那个时候农村经常发生电伤人的事故。

那个时候你只要下雨天下乡看见电线杆,最好离它远一点,不然就有可能祸从天降!

随着一道“滋滋”的火花闪过,电线已经挂上去了,通电以后电鱼器的末端水面明显有水波泛起,有不少鱼儿露出白肚皮,浮在水面,旁边的小虾更是密密麻麻的浮出水面,开始沿着岸边聚集。

“老谭,可以了!”肖德旺高兴的叫了起来。


本章换源阅读
X