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唐挽歌 第145章 惊天弊案(3)

唐代的中元节,既是民间的秋尝祭祖节,又是道家的中元节、佛教的盂兰盆节,堪称是俗道僧三流合一。

据说中元之日,地宫打开地狱之门,也是地狱开门之日。众鬼都要离开冥界,接受考校,有主的鬼回家去,没主的就游荡人间,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。

因此中元节又称鬼节,大唐各地普遍要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,点荷灯为亡魂照回家之路。

此刻不过离刚刚开城门的时间不久,身为龙子凤孙的寿王李琩,就离开十王宅,穿过西面的延平门。

身边仅仅跟着一名贴身宦官,独自来到了长安城外的贵族专属墓地。这里平日里冷冷清清,今日却是不同,很多墓碑前,都摆上了祭品。

然而,坟地大概是因为也属于人间的关系,所以人间拥有的不平等,这里也一样不差。

不同墓碑的新旧程度天差地别,不同坟墓规模亦是天差地别。

有的墓碑前祭品丰富,不仅有花环、香烛、香案等物,还有烧过纸钱的痕迹。

显然是家族兴旺,家人缅怀,刚刚祭拜过。

然而有的墓碑前,已然杂草丛生,很久都没有人打扫的样子,更别提祭拜了。

这些荒墓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被有心人给铲掉,腾出位置给别人。

寿王李琩来到一处干净整洁,没有什么杂草,却也没有任何祭品的普通墓碑前,右手**着石碑,面色柔和而复杂。

墓碑上赫然写着“太真修士之墓”。平平凡凡,连墓主人姓谁名谁都没写明白,一看便是有意为之。

寿王李琩轻轻叹了口气,让贴身宦官将携带的瓜果作为祭品供奉上,又点上香烛,摆上香案。

屏退宦官后,李琩便开始自顾自的烧纸钱。

四年了啊,环环离开人世已经整整四年了!

那些往事,对于李琩来说,却像是发生在昨日一般。

“环环,每年我都来看你,而那个禽兽,一次都没有来过,他已经彻底把你给忘了,跟你那三个堂姐在一起鬼混。

他当初把你从我身边夺走,可现在却已经完全不记得你了啊!

环环,你看到了么?你若是泉下有知,会不会后悔呢?

他,竟然连你的名字都不肯写在墓碑上,你不介意么?”

李琩平静的问道。

只是安静的墓碑一言不发,唯有四周鸟儿鸣叫,不知何意。

一滴雨水落在寿王李琩的脸上,他抬头看天,只见豆大的雨滴落下,又猛又急,将纸钱上正在燃烧的火焰给浇灭了!

“哈哈哈哈哈哈!环环,你也后悔了吧?现在是你在哭泣吧?

为什么当初我没有拒绝那个禽兽呢?为什么我那么懦弱呢!

如果那时候我拒绝他该多好啊!是我害了你啊!”

寿王一边压低声音嚎哭,一边用拳头捶地!

泼天而落的雨水,将他身上的锦袍打湿。此刻的他,跟一只在风雨中踉跄的落汤野狗差不多。完全失去了大唐王爷该有的仪态,英俊而成熟的面庞变得不可捉摸。

正在这时,寿王李琩感觉头上的雨水变少了许多,变得几乎没有了!

他抬起头,一把红色的竹伞为他挡住了天上落下的大雨。泪水朦胧之间,他隐约看到这个年轻窈窕的少女,似乎跟当初杨玉环的身影慢慢重合。

“环环!你回来了啊环环!

我错了!是我错了啊!我不该让他把你带走,我再也不会软弱了啊!

你不要再离开我啊!求你了!求你了!”

李琩抱着那名少女嚎啕大哭。

怀里柔软的身体微微一僵,随即反手将寿王李琩抱紧。红色竹伞掉到地上,二人在雨中紧紧相拥。

“只是担心阿郎,所以妾身跟着出来看看,妾身可不是环环呢。”

寿王李琩耳边传来刚刚入府不久的韦氏那柔软而温暖的声音,带着一丝女儿家特有的顽皮,他随即面露无奈之色。

李琩最不愿意自己软弱的一面被新妻子看到,可是他已经丧失斗志,没有心力去经营一段新的生活了。

二人到今日都没有同房,只能算是举案齐眉,相敬如宾。

尽管李琩觉得韦氏确实是一个好女孩,但他真的累了。

“谢谢你,三娘子。

对不起,我还是忘不了她。”

李琩在韦三娘耳边呢喃道,雨水遮住了他脸上的苦笑,看不出究竟是什么表情。

“如果阿郎真的把她给忘了,那妾身反而要害怕了呢。现在的殿下,便是妾身心中的夫婿。

以后的日子,都会慢慢好起来的,妾身会一直陪着殿下的。”

年轻的韦三娘不顾雨水冲刷,紧紧抱着李琩。她的下巴,顽皮的在对方脸上的胡须上磨蹭着,一副少女娇憨的姿态。

“回府吧,我背你回去。”

“好!”

身轻如燕的韦三娘跳到李琩背上,二人由下仆打着伞,一起回到了十王宅。二人一路上有说有笑,好像身边滴滴答答的那些雨水,是动听的音符在伴奏一般。

到了夜里,寿王和韦三娘终于鱼水交融,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灵,都完全的接纳了对方,体会到了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。

新妻子韦三娘全心全意的侍奉,如同一汪清泉,让寿王李琩干涸的心灵重新焕发了生机。

环环已经走远了,活着的人却依然要好好活着。寿王李琩决定将杨玉环忘记,明年的中元节,他便不会再来给太真修士扫墓了。

他已经等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。

……

沙州,敦煌,小城的张氏宅院某个书房内,方重勇正在跟本地大户的领头人张悛面谈。

他大大方方将李林甫的亲笔信交给张悛查看,然后等着对方先开口。

“方使君,这是要回京述职了么?”

张悛叹了口气询问道。

现在的时间是中元节前后,方重勇当然不会选择在这个时候走。但再过两个月便是基哥的寿辰,而且还是六十大寿。在那之前肯定要回去,然后献宝。

其实张悛早就知道,以方重勇的才华,肯定不会被困于沙州,甚至河西。他的舞台,将来一定会是大唐中枢!

出将入相!

“对,某毕竟是朝廷委派的官员啊,回京述职,乃是应有之意。”

方重勇微微点头说道。

“是啊,使君办的事情太大,办得太漂亮。这让我们都忘记了,其实您也是朝廷的流官,不会在沙州一辈子的。”

张悛那满是皱纹的脸上露出苦笑。

所谓天下无不散之宴席,便是在说这个吧。方重勇再能干,也不能奢望对方一辈子为商队服务。

“某离开以后,朝廷必然有人想全面接手西域的生意。这几年,某没有拿一文钱,所以商队内各家才能一碗水端平,童叟无欺。大家都信服。

但你们不能指望朝廷派来接盘的人,他们也和某一般大公无私。

所谓无欲则刚,如果有了私欲,便无法服众,无法取信于人。

有鉴于此,这门生意的崩溃,只是迟早而已。

你们也不要有太多奢望,顺其自然为好吧。少点贪欲,自己的日子也过得舒服。需要断的时候就果断点,不要拖着。

某离开沙州后,商队的生意,粟特胡那边肯定会闹,某便不跟他们去说了,就算说了,某离开以后他们也不会再当回事。”

方重勇从怀里掏出一封信,交给张悛继续说道:“某今日便请辞商队的总裁一职,并委托你暂代其职。朝廷派人来以后,你顺势将职务让给他便好,也可为沙州本地大户谋个一席之地,我能做的,也只有这么多了。”

“使君……唉!”

张悛上前激动的握住方重勇的手,随即扼腕叹息!

“使君常言: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。我们享受了三四年的使君福泽,现在一下子没有了,这让人如何是好啊!”

张悛老泪纵横,死死的抓着方重勇的手不放。

“青山不改,绿水长流。只能说后会有期了。”

方重勇对着张悛叉手行礼,面带微笑说道。

“使君,慢着慢着,您那份分红,老朽都给记着呢。”

张悛像是想起了什么,转过身在书架上翻找,最近找出一本厚厚的账册,用麻绳穿在了一起。

“使君这些年照顾家中因为打仗而失去壮丁的人家,每一笔贷款,都是十贯二十贯不等,加起来也有不少了。

老朽命人算过,这本账册里面的钱加起来,差不多也有五十万贯了。账册使君留着,沙州百姓得了使君的照料,岂有欠钱不还之理,更何况还是没有利息的。将来商队会派人将钱送到长安交给使君的。

就算使君两袖清风不想要钱,可在长安为官,不也到处都要用钱么?使君收着便是,这些都是使君应得的那份,只会少了,不会多。”

张悛感慨说道,将账本双手交到了方重勇手里。

这些年,方使君誉满河西并不光是因为他操持着商队的生意,而是他用自己该拿的分红,做了很多对本地困难户有益的事情。有他带头,其他大户也不好意思对百姓太过吝啬。

有鉴于此,商队在河西的声誉才能盖过原本的那些胡商,得到最广泛的支持和参与。

可以这样说,如果不是方重勇的“无息贷款”之策帮扶了很多人,那么商队的生意是做不起来的,更没法形成垄断。

如果河西本地人都不支持走私,那走私生意又怎么可能做得起来呢?告密的人都把朝廷的门槛踏破了!

这其实是个很容易弄明白的道理,只不过很多行商之人,常常被利益蒙蔽了双眼,看不到或者故意装作看不到罢了。

正在感念之间,张悛却看到方重勇走到墙边,拿起挂在上面的火把,随即将手中账册点燃。

“使君!慢着慢着,使不得啊!这真的使不得!”

张悛大惊失色,连忙冲过来要将账册的火焰扑灭。方重勇却是抽出疾风幻影刀,将其指着对方,让张悛不得靠近。

另外一只手拿着燃烧的账本,整个过程一句话都没有说。

火焰快烧到手了,方重勇这才将其丢到地上,用脚踩了踩,将余火熄灭。随即又将疾风幻影刀入鞘,对着张悛行了一礼。

“唉!”

张悛无力的坐回高脚凳,忍不住唉声叹气。

“等某离开河西后,某会让府衙出钱建义仓,你们在四处张贴告示。

账本上欠钱的人,让他们以粮秣入仓还债。本地大户要有宽仁之心,莫要向那些困难户细细追索,还与不还皆为自愿。

未来亦是这个规矩,取之不记名,入之不记名。取之用之全凭自觉,府衙那边某管不了,但希望本地大户不要干涉此事。

百姓们知道这是在为自己留后路,他们自然会归还粮秣,未来突发变故之时,便有了一条活路;

如果他们不自觉,只取不入,以为这是天上掉胡饼,那么将来一定会有饥荒之祸。

这也是咎由自取,自作孽不可活,谁也不会同情他们。

本地百姓们互相监督,互相督促,有借有还再借不难。这是为他人,也是为自己。

这样一来,难道不比某拿着一堆票据账本回长安来得痛快么?

还有啊,圣人很忌讳类似的事情,所以千万不要以某的名字来命名这座粮仓。沙州有豆卢军,豆卢有归义之意,便将此仓名为豆卢仓吧。

如此,这件事便了结了。”

听完这番话,张悛心绪起伏,难以自控。他目光复杂的看着方重勇,只是摇头叹息道:“他日使君为相,必定可以造福大唐百姓。”

为相?

一听张悛的感慨之言,方重勇差点没笑出声来。

有基哥这种皇帝在,以前的不提,以后的谁当宰相谁不得好死啊!

方重勇隐约记得前世史书上记载,基哥后面几个大唐皇帝,冷血无情之辈也就罢了,那帮人骚操作还贼多!

连泾原兵那种北庭都护府出身的功勋老部队都逼反了。

这踏马是皇帝能干的事情?

“说笑了,要是论当宰相,某哪里是那块料啊。

闲话不多说,某这便告辞了。”

方重勇对着张悛深深一拜,随即潇洒的转身便走。

出张府的时候,外面已经是万家灯火!

这些年沙州繁华了不少,也富庶了不少,只不过,这些都是建立在吸血大唐其他地方而造成的虚假繁荣。

再美丽的气泡,最终也会一戳就破的。商队的生意做不下去之后,沙州也会恢复它原来的样子。

靠着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,没有办法挽救这个正在渐渐沉沦的王朝。

然而天下大势,路在何方,这种事情方重勇也是眼前一团迷雾。

“不好意思给基哥埋了个大雷,希望接盘的人,不要是酒囊饭袋吧。

要不乐子就大了。”

方重勇脸上露出坏笑,自言自语道。

河西的事情爆了以后,必定会迎来暴风骤雨甚至腥风血雨,到时候就看谁倒霉吧。

总之,那些**倒灶的破事,已经与他方衙内无关了。所谓无欲则刚,接手的时候是多么随性,离开的时候就是多么轻松。

我不拿,所以我也不必为你们负责,一切都是天经地义。

马上,他这位衙内就要回长安当一个安安静静的低调男了,方重勇美滋滋的想道。

在沙州本地吃饭,想给钱却给不了钱的体验,实在是太差了。只有方来鹊那种没见过世面的浑人才会觉得荣耀。

而长安那么大,谁认识他方重勇是谁?回归平凡,这才是真正该有的生活啊!

“了却君王天下事,赢得生前身后名,可怜白发生啊!”

方重勇将双手背在后面,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,朝府衙走去。

他发现,这一世自己好像缺少了童年。这几年在沙州总是拿捏着自己,装大官装得好累啊!

等回到长安,就不必像现在这样,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,要符合大唐高官的人设了。

(本章完)